科技创新为南宁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编辑:admin 日期:2019-01-12 12:26:54 / 人气:

●2018年,28家世界500强企业、49家中国500强企业、47家国内行业重点企业入驻南宁;
●南宁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50家,数量居全区首位;
●南宁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9.73件。
1月11日,市政府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我市科技创新发展情况。我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科技创新工作,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产业发展作为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近年来,我市深入研究解决制约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相继推出了多项针对性、操作性强的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具体方案,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环境,取得一定实效——
为破解重点产业科技创新平台、人才创新创业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孵化等关键问题,制定《关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精准施政。
为完善市本级财政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下放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权,制定《南宁市科技项目经费后补助管理办法(试行)》,引导企业加大研发费用投入。
为引进知名高校院所、龙头企业、高层次人才团队建设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打通创新链和产业链,制定《南宁市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建设与资助管理办法》。
在政策引领下,各大科技企业和科研院所积极行动,在打破科技体制机制障碍方面迈出坚实步伐。2018年,清华启迪集团在南宁建设启迪东盟科技城,项目总投资44.29亿元;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和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实现南宁市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零的突破;28家世界500强企业、49家中国500强企业、47家国内行业重点企业入驻南宁。
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必然选择,只有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不断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才能牢牢占据区域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近年来,我市大力支持企业在电子信息制造、先进机械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产业三大重点产业和节能环保、新能源、 (下转2版)
(上接1版)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开展科技创新,组织实施工业科技重大项目12项、重点研发项目66项,引领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其中,2018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50家,数量居全区首位。
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我市加大对产业技术创新的研究和优秀科技成果及人才的引进,提升优化南宁产业布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发展势头迅猛,产业集群竞争力不断提升并获批为广西首个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2018年,我市与东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分别签约共建广西先进铝加工创新中心、南宁华数轻量化电动汽车设计院。
在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上,我市组织实施农业科技重大项目17项、重点研发项目181项,研发、引进和选育新品种、新技术,建设和提升良种培育中心19个,自主选育和引进推广新品种257个,选育出了抗(耐)香蕉枯萎病新品种桂蕉9号和春橙新品种等有重大应用价值和广阔市场前景的农业优良新品种。
企业自主创新水平显著提升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企业是推动创新的重要力量。我市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点任务之一就是着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坚持走市场导向、企业主体的创新路子。
近年来,我市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光机电、节能环保、现代农业等领域,组织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230项,支持中小企业开展科研活动,有效降低企业创新成本,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2018年,南宁市共有298家企业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
同时,我市科技项目获自治区科技成果登记1100多项,技术合同认定登记超过4000项、合同交易总额超过200亿元。其中,2016—2018年我市技术合同登记数、技术合同成交额、技术交易额连续三年排名全区第一;全市共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国家和自治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94家;2018年,南宁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9.73件。
我市还积极支持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科技合作,建立有国家和自治区级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9家;组织企业参加柬埔寨、越南、泰国、老挝等双边或多边科技展览交易会,累计达成合作100余项。
今后,我市将继续在科技体制改革、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扶贫和民生领域创新能力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发力,加快突破制约南宁高质量发展的科技瓶颈,加快推动创新型城市和科技强市建设。

现在致电 024-1234567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