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从一无所有到中国科技重镇

编辑:admin 日期:2019-10-04 17:07:38 / 人气:

70年来,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探月工程到载人深潜,从C919大型客机到复兴号,国家重大科技成果无不闪耀着“西安科技”的身影,更得益于西安持续不断为科技创新注入的不竭动力。70年弹指一挥间,西安的科技从几乎一无所有,到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版图中最为活跃的城市之一,西安科技事业取得了瞩目成就。
西安科技事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陕西分会筹委会和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西安分会筹委会在西安成立。到西安科联1953年7月,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标志着西安科技工作全面启动。到“一五”期间,西安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城市,前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在西安布点17项,奠定了西安的工业基础,也推动了西安科技事业的发展。到1955年年初,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并为改变旧中国遗留的高等教育布局不合理的现状,交通大学从上海内迁至西安,留下了宝贵的“西迁精神”。到“三线建设”时期,上海、东北等地的大批院校、研究院所和企业迁入西安,实现了西安科教资源的跨越式发展。
到1978年4月,西安市科学大会召开,制订了西安市科学发展规划,成为二十世纪80年代科技工作的主旋律。到1985年,西北第一家技术市场开业,成为西安地区科技交流经营管理的常设性技术交易场所。到1995年5月,国家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到2006年11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西安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等重要文件,提出了西安市未来科技事业的发展战略、发展重点和指导原则。到2015年9月,西安被确定成为全国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之一,国家赋予西安军民深度融合、科技资源统筹两项重点改革试验任务。西安再一次被推到科技改革创新的前沿。
特别是两年来,西安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打造全球硬科技之都、“一带一路”创新创业之都,高举发展“硬科技”旗帜,持续加大对科技事业的投入力度。
如今,西安科教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教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三,国防科技工业基础实力仅次于北京,聚集了国内航天、兵器1/3以上,航空近1/4的科研单位、专业人才及生产力量,被评为“中国领军智慧城市”“全国十大创新型城市”。2015年9月,西安获批全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西安高新区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9年4月,西安入选“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10强城市”。2019年9月,西安获批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目前,全市拥有各类高等院校83所,其中普通高校63所(位居全国第六),在校学生127.13万人;军事院校8所(含两所院校西安校区);成人职业教育学校12所。“双一流”建设名单中,西安有7所高校的16个学科跻身“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占全国107个“一流学科”总数的14.9%。在科研院所方面,经过70年发展,西安拥有政府部门所属独立科研机构90余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3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40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7个。在科技人才方面,西安拥有两院院士61位,46万余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科技投入持续增加
70年来,我市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财政支出中对科技的投入逐年增加。特别是近年来,我市把握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国家自由贸易区的宝贵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研发创新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2000年我国进行了首次R&D(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资源清查,当时我市科技研发投入约为26.7亿元。2018年,预计达到410亿元,比2000年增长约15.4倍,约占GDP比重4.91%;科技金融服务企业超过1500家,贷款金额24.36亿元,较2015年增长36.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和经费数势头强劲,2018年自然科学基金全国总经费197.4亿元,西安市获资助1613项,总经费7.49亿元,占全国总经费约4%,位列西部城市第一。
70年来,西安在多个重点领域和尖端领域涌现出了一系列有着深远影响的重大科技成果,诞生过我国第一台火箭发动机、第一台星载计算机、第一块集成电路、第一架民用客机、第一台高速摄像机、第一台清晰数字化彩色电视机。2017年,全市专利申请81110件,是1987年的189倍。2018年,西安科技大市场共享设备达1.35万台(套),较2015年增长64.6%;全市技术成果交易额实现1028.33亿元,较2015年增长55.6%,连续6年实现百亿元增长。
有了科研成果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让成果真正走出实验室,创新之花结出产业之果。近年来,西安全力打通政产学研深度融合通道和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依托龙头企业和重大科研机构,打开“院墙、所墙、企墙”,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四链融合”,形成企业、科研院所、高校、中小微企业、创客等资源协同创新、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推动科研成果就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西部超导和铂力特两家科创板首批上市企业是我市近年来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典型代表。此外,西安还积极引进院士研究院、高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目前已引进丹·谢赫特曼新材料研究院、安德烈·盖姆石墨烯研究院等2个诺奖创新平台。正在重点推进中科院外籍院士、图灵奖首位华人得主姚期智领衔的交叉信息核心技术研究院,积极对接澳大利亚国家科学院院士布兰卡·武切蒂奇的物联网通信研究院项目。西安丝路石墨烯创新中心已于今年1月正式运营。
70年来,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发展迅速。尤其是自1986年开始实施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简称863计划)以及伴随着1991年西安高新区的成立,我市逐渐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掌握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和产业核心技术,培育了一批新兴产业的生长点,培养和凝聚了一批高技术创新型人才和团队。2018年,全市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81家,总数达到2620家,同比增长42.5%,截至2019年8月,预计总数将超过3100家。截至2019年7月,全市拥有境内外上市、挂牌企业共205家,其中,国内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企业37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35家,境外上市、挂牌企业33家;以高校院所科研成果为依托的2家本地企业(西部超导、铂力特)成为西部地区仅有的2家科创板上市企业。易点天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我市首家独角兽企业,估值已超过70亿元。

现在致电 024-1234567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Top 回顶部